《大空头》中有一个经典场景,一位交易者在向客户展示抵押债务凭证风险时,搭建了一座积木塔,象征这些CDO中塞满的按揭债券。
塔最终当然倒塌了,不仅是在电影中,也在现实中。
如今,许多对AI投资热潮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正在等待类似的“积木塔”倒塌时刻。
科技巨头的市值已达到令人咋舌的高度,然而他们在数据中心项目上的巨额投入,在这个周期的早期阶段却几乎未带来收入,更别提利润了。

坎托·菲茨杰拉德的分析师估计,到明年年底,四大云服务商(微软、谷歌、亚马逊和甲骨文)每年在数据中心上的总投入将达到52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银行的数据显示,这些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几乎吃掉了他们现有业务所创造的全部现金流。这可能意味着,AI企业在靠自身现金流来支持AI资本开支方面,正接近极限。
美国银行分析师尤里·塞利格表示,这正是一个警示信号。
正因如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AI融资方式,与上世纪末CDO广泛使用的金融工具颇为相似,那就是“特殊目的载体”(SPV)。
CDO的全称是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是一种结构化金融产品,把不同类型的债务资产(比如住房按揭贷款、公司债、信用卡债务等)打包在一起,分成不同等级的证券,然后卖给投资者。
CDO在2000年代大量用于美国住房贷款市场,把次级房贷(风险高)包装进产品里,却掩盖了真实风险。
最终,当房市崩盘、大量贷款违约时,CDO迅速贬值,成为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元凶之一。CDO就像把一堆烂苹果藏在水果拼盘里,外表看上去很精美,但实际风险巨大。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住房热潮中,SPV也曾帮助美国各大银行将数十亿美元住房债务从资产负债表中“隐藏”出去,让投资者难以评估实际风险,当危机来临时几乎毫无预警。
今年10月,Meta通过一个名为Beignet Investor LLC的SPV,筹集了大约3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债务,计划用于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这笔债务没有计入Meta的资产负债表,但实质上与其整体业务前景密切相关。
据报道,马斯克的xAI也在筹划通过SPV结构融资200亿美元,用于购买英伟达处理器并再回租给这家AI初创公司。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此表示“非常高兴”参与项目。
对于Meta来说,现金流可能是决定因素之一,因为目前其约65%的资金都投向了资本支出。
Meta上周告诉投资者,2026年的资本支出将出现“明显增加”。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第三季度报告中称,资本支出约为240亿美元,低于同期经营现金流的一半。
这一较为健康的资金配置,使Alphabet本周一成功在美国债券市场筹资15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债券期限长达50年,公司还将在欧洲公司债市场再融资70亿美元。
Meta也通过传统企业债券市场筹集了大量资金,10月发行了约300亿美元债务,为有史以来第五大债券发行案。甲骨文在9月底也筹资180亿美元,两者都获得了市场的强烈认购。
Gimme Credit高级分析师戴夫·诺沃塞尔认为,SPV的使用,更多是因为市场要应对债务大幅增加,而非担忧科技巨头的财务状况。
他指出,“这些大型云服务商和其他巨型债务发行方信用状况极强,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并不困难。”
他表示,SPV的使用不仅将债务独立出来,也将特定项目的风险隔离,使投资者在资金投向上拥有更多选择。
但SPV也带来了透明度和市场流动性的问题,因为与传统公司债券相比,SPV市场的活跃度要低得多。当这些问题与市场对科技巨头主导股市的担忧,以及AI支出日益封闭循环化的趋势相结合时,更显突出。
OpenAI本周一与亚马逊签署协议,由亚马逊提供英伟达芯片用于其计算需求,总金额高达380亿美元。这家ChatGPT开发商目前已承诺在未来十年内投入约1.5万亿美元,而其对2030年的收入预期还不到1750亿美元。
如果OpenAI也开始同时使用资产负债表外工具和传统债务市场来填补这一资金缺口,投资者很可能会开始深入了解这些SPV工具到底“特殊”在哪里。
我们是否又将面对另一座积木塔?(市场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