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缩压力的最新证据!7月CPI持平,PPI下降3.6%跌幅超预期
中国通缩压力的最新证据!7月CPI持平,PPI下降3.6%跌幅超预期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7月生产者价格跌幅超出预期,消费者价格则保持不变,凸显出国内需求疲软和持续的贸易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及企业信心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周六(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6%,差于经济学家预期的降幅3.3%,与6月创下的近两年低点持平。
不过,从环比看,7月PPI下降0.2%,好于6月的下降0.4%。当局已推出措施,遏制汽车等行业的“无序竞争”,一些分析师预计这些政策或将从8月起推动PPI回升。
与此同时,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6月为上涨0.1%,好于路透调查预测的下降0.1%。从环比看,7月CPI上涨0.4%,高于6月的下降0.1%,并超出市场预期的上涨0.3%。
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同比上涨0.8%,为17个月来最高。食品价格继6月下降0.3%后,7月同比下降1.6%。
周六公布的数据表明,工厂出厂价格已连续下跌逾两年,表明中国应对价格竞争的初步措施尚未取得显著成效。
通缩压力促使中国当局着手解决关键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然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似乎是十年前那场成功结束螺旋通缩的供给侧改革的“精简版”。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极端天气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导致部分行业价格下跌。
沿海东部地区遭遇热浪,而其他地区则受到强降雨侵袭,加重了经济负担。尽管有观点认为通缩压力可能有所缓解,但也有人警告,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需求端刺激,经济复苏将十分有限。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与美国的贸易关系脆弱以及疲软的就业市场,仍是主要阻力。
尽管整体数据疲弱,一些分析师仍认为通缩压力正在缓解。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邢兆鹏指出,PPI环比和核心CPI同比都有所改善。他预计,旨在遏制汽车等行业无序竞争的当前“反内卷”政策,将从8月开始推动PPI同比回升。
不过,其他分析师仍持谨慎态度,认为如果没有需求端的刺激措施,或改善民生的改革,这些政策对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可能有限。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以及与美国的贸易关系脆弱,依旧对消费者支出和工厂活动构成压力。
极端天气也加剧了经济压力,上月中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出现酷热天气,而东亚季风滞留在南北方,带来比往常更强的暴雨。
“不过,目前仍不清楚中国的通缩是否已经结束,”Pinpoint资产管理首席经济学家Zhiwei Zhang表示。“房地产行业尚未企稳。经济仍更多依赖外需而非内需支撑,就业市场依旧疲软。”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