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肆宣传稀土胜利,实际已越过危险红线?中国有更多筹码?
    特朗普大肆宣传稀土胜利,实际已越过危险红线?中国有更多筹码?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次会晤后显得十分得意。然而,在自1月重新上任以来的第一次会谈中,特朗普在某些问题上不得不做出一定让步,甚至有些让步是他从中获得的。
特朗普宣称,双方已在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上达成一致,这个问题也是中国施加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稀土资源的获取问题。特朗普在周四(10月30日)的空军一号上表示:“在稀土问题上,完全没有障碍。希望这一词可以暂时从我们的词典中消失。”
特朗普将这次会谈视为对全球经济以及美国的胜利——中国同意推迟一年实施全面的稀土出口管制,而这些关键矿物对许多行业至关重要。
然而,这些新的管制措施依然在规划之中,旧的限制措施依旧存在,这意味着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公司仍将受到中国对这些关键输入的掌控,特别是用于生产战斗机、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的稀土材料。要消除这一威胁,可能需要美国和中国之间更为全面的协议。
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中国的暂缓措施,特朗普也作出了相应的让步。美国同意推迟扩展其出口黑名单的提案,否则将增加数千家中国公司的限制。
“危险的先例”
这一谈判结果凸显出中国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拥有更大的谈判筹码。实际上,美国现在已经接受了将其自身对高科技出口(如AI芯片)限制与中国稀土管制挂钩的谈判方式。对于一些华盛顿鹰派人士来说,这越过一个危险的红线。
一位专注于中国及新兴技术的专家、曾在拜登政府及国务院任职的Chris McGuire表示:“中国的稀土管制是一场大规模升级,是对我们施加进一步出口管制的威慑。而我们并未反击,反而同意放宽我们的管制。”
McGuire还说:“这从未发生过,设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他认为,这项协议实际上是对新管制的为期一年的停火,而美国的措施更加针对性,需要频繁更新,以保持有效性,这“对中国更有利”。
特朗普的让步
在中美贸易战中,特朗普提出100%增税等措施,试图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最终,他不仅撤销这一威胁,还推迟了对中国在芬太尼贸易中的角色征收关税的提案,并暂停了对中国制造的船只在美国港口的费用征收,期限为一年。
因此,特朗普希望通过贸易壁垒推动美国及其他制造商撤出中国的目标可能会受到影响。那么根据彭博经济学的分析,如果将20%的芬太尼关税减半,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将降至31%,这远低于美国对巴西和印度等国商品征收的50%关税,至少现在制造在中国的成本比其他国家更具吸引力。
“除了稀土,什么都有”
所有这些让步发生的背景是,美国总统的权力可能进一步减弱。
美国最高法院计划下周听取一宗案件,可能会导致他实施的大部分新关税(包括对中国的关税)被推翻。低级法院已经裁定,特朗普引用《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1977年法律,之前从未用于征收关税)来实施关税是非法的。
然而,习近平也没有获得他想要的一切。
特朗普未同意批准向中国出售英伟达的强大AI芯片——Blackwell芯片,尽管他在会前曾提到这一可能性。
此外,也没有达成任何关于允许中国增加对美国投资的细节,特朗普此前在与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交易中鼓励过类似的协议。
美国和中国领导人计划在2026年举行一系列会议。与此同时,本周的承诺有可能不会给依赖稀土磁铁的行业或试图替代中国的企业带来多少有意义的改变。
Advanced Magnet Lab Inc.的总裁Wade Senti表示:“这次中美休战谈判更多的是关于稀土和永磁体之外的其他问题。坦率地说,军事风险从6月开始就没有什么变化。”
“坐等许可证”
对于依赖稀土和磁铁进口的武器、航空航天或汽车行业来说,中国的出口管制依然在持续影响市场。通过多次的暂停和休战,实际上并未改变什么。
中国对美国公司的销售授权程序依然繁琐,许多公司报告称出口许可证审批时间延长,而北京还要求对每一单订单进行重复提交。其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德国等地的公司也需要向中国官员提供敏感的供应链信息才能获得许可证。
虽然中国推迟新出口管制的实施,但它可能依然在许可证审批上采取拖延战术,就像美国在芯片出口许可证上所做的那样,实质上构成了限制。
业内人士也担心,美国在这次谈判中对中国做出让步,换来了一个暂时的暂停,而不是获得对稀土控制的实质性改变。他们指出,尽管中国推迟更广泛的措施,但今年4月出台的控制措施依然存在。
曾在特朗普任期内担任商务部官员,现在是Wiley Rein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Nazak Nikakhtar表示:“如果中国仍然要求公司提交许可证申请,并像之前那样延迟审批,这可能并不意味着有实质性的进展。”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