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沃尔玛生产玩具,如今却因关税命悬一线!这家美资工厂成为中国危机缩影
曾为沃尔玛生产玩具,如今却因关税命悬一线!这家美资工厂成为中国危机缩影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一家位于中国的美资工厂曾为沃尔玛生产玩具,如今却因关税政策而命悬一线。
在特朗普总统145%的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于4月9日生效的当天,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光华玩具工厂收到大量客户邮件,纷纷取消玩具订单。
但45岁的首席执行官Jason Cheung早已暂停位于韶关、占地6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的生产。他早就意识到,这项关税政策是对公司生死存亡的威胁。这家公司为沃尔玛和塔吉特等零售商生产教育玩具,比如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的Numberblocks(数宝积木)。
“我得立刻开始省钱,”Cheung说。在过去的四周里,他将生产量削减60%至70%,解雇三分之一的中国员工(约400人中的一部分),并减少留下员工的工作时长和工资。
现在,他希望在他父亲42年前创建的公司耗尽资金之前,奋力尝试将工厂迁往越南——这是一次带有赌博性质的紧急行动。他估计自己最多还能撑一个月。
光华玩具的困境,是无数在中国运营的工厂面临的危机缩影。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约80%的玩具产自中国。而如今,在一场严酷的美中贸易战中,订单锐减,这个行业在两个国家都面临毁灭性打击。
光华玩具的困境代表了无数中国工厂面临的危机。据行业组织美国玩具协会称,在美国销售的玩具中,约80%是中国制造的。在与美国爆发残酷的贸易战之际,新订单大幅下降,这可能会摧毁两国的制造业。
光华玩具也有其独特性:总部设在美国,因此正夹在贸易战的两端。
表面上,Jason似乎是特朗普口中“把美国工作带走”的中国工厂老板;但他同时也是特朗普声称要保护的美国小企业主。他是华人移民的儿子,继承父业管理一间家族企业,在美国雇用了15名员工——如果光华玩具倒闭,他们的工作也将一并消失。
特朗普曾表示,加征关税是为了鼓励企业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或者至少离开中国。
但光华玩具的案例正说明了经济学家为何对此表示怀疑:其他国家在玩具制造方面缺乏成熟的设施和工人;大型设备难以搬迁,重置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最重要的是,公司资金将在问题解决前耗尽。
更现实的情况是,这类工厂将直接关闭。三名了解中方立场的消息人士透露,正是这种前景,促使中国政府上周末在日内瓦与美方重启谈判。
其中一位官员指出,中国无法通过其他市场替代美国在玩具、家具和纺织品等类别的巨大需求,这些行业已因关税遭受重创。就在谈判开始之际,特朗普表示愿意将关税削减至80%。
但对光华玩具而言,这样的“让步”也无济于事。Cheung指出,只要关税高于50%,公司基本就无法存活。145%和80%的区别,在实际操作中意义不大。
Cheung说,公司以前也曾面临过危机,但从没有像这次这样严重。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导致需求放缓,但有迹可循、可以预判。而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虽然严重,公司依然能维持高产量,挺过那段低谷期。
“这次不同,我们的制造业务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停了。”Cheung说,如今他唯一的希望,似乎只剩下“希望本身”。“我每天搜索‘关税’五六次,就指望有好消息。”
一个梦想与一张幸运的书桌
光华玩具为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客户制造玩具,例如Learning Resources Inc和Play-a-Maze等公司,这些客户再将产品销售至零售商或直接面向消费者。
光华玩具还拥有自己的品牌Popular Playthings,专门出品教育类玩具。但由于关税,这条产品线已无法发往美国,仅此一项就已给公司造成了数十万美元的损失。
在中国,像光华玩具这样真正由美国拥有的工厂并不常见。律师Dan Harris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让外国公司拥有本地工厂变得困难且昂贵。
但光华玩具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83年。Cheung的父亲在离开中国、定居加州湾区后创办了这家公司。
Jason Cheung在旧金山的内里士满区长大。他回忆说,家里的门破旧得只需要一脚就能踹开。为了补贴当时做清洁工的父亲的收入,他们会在跳蚤市场卖家具和衣物,而他则跟着父亲一起去,觉得无聊得要命。
随着业务扩展,张父在中国设立工厂,以更好控制产品质量。2004年,Cheung加入公司,如今仍使用他父亲当年在客厅设立的那张书桌。“我们觉得它可能带来好运。”他说。
但过去几周显然并不“幸运”。工厂正堆着价值75万美元的订单被取消的产品——即便关税立刻取消,这部分损失也无法完全追回,因为航运成本肯定会上涨。Cheung回忆说,新冠疫情后也是如此,海运集装箱价格一度从2000美元飙升到2万美元以上。
“他们不该承受这一切。”Learning Resources的CEO沃尔登伯格(Rick Woldenberg)说。他与张家合作已超20年,从张父时代就开始了。
沃尔登伯格已经取消未来在中国的生产订单。他估算,如果继续生产,美国公司需缴纳的年度关税将从200万美元猛增至1亿美元。“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决定,”他说,“但我们别无选择。”
根据美国玩具协会4月的调查,美国45%以上的中小玩具企业表示,中国商品关税将在数周或数月内将他们逼上绝路。
Learning Resources已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要求联邦法官阻止关税政策生效。“如果局势不变,我们就完了,”沃尔登伯格说。
“自我吞噬”
Jason Cheung已经联系了越南的多家工厂,希望能找到光华玩具的新落脚点。迁回美国完全不现实。他说,美国的工资成本比继续在中国支付高额关税还贵。而即便是在越南,财务和后勤问题仍难以克服。
许多工厂根本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光华玩具的产能,且当前迁厂需求竞争激烈。即使找到合适场地,也还需要培训新员工,并进行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少说也得耗上几个月。
还有基础设施问题。光华玩具目前的工厂是太阳能供电,能维持低利润玩具业务的可持续性;工厂还具备处理喷漆和化学品的特定空调系统和废水处理设备。此外,他们拥有超过30台注塑机,每台重达数吨,专门用于将熔化塑料注入钢模中生产玩具。这些设备很难搬迁,而重新购置则需超过100万美元——而他根本没有这笔钱。
一个相对现实的做法是:将某些业务外包,把其他业务干脆砍掉。比如,他可以把光华玩具的自有品牌Popular Playthings授权给越南的某家工厂生产,同时彻底放弃为其他品牌做代工。
另一种更激进的做法是:继续维持中国工厂完整运转,赌一把关税会迅速取消。如果赌赢,公司就能幸存;但如果政策未改,他将血本无归。因为维持大型工厂运营、发薪水、却只生产极少产品的成本,会在几周内耗尽所有资金。
“我快要面临一个必须‘自我吞噬’的时刻了,”他说。
要砍掉一个曾经代表“美国梦”的事业,是极其痛苦的决定。张父1978年从中国游泳穿越深圳河逃到香港,然后赴美——只为追求自由。他“希望这家公司能传到我手上,甚至是他的孙子手里。”Cheung说。
但如今,他的父亲对现实感到无比失望。虽然仍然感激在美国建立起的一切,但这个国家“奶与蜜之地”的形象已不复存在。“他对美国的印象,的确已经改变了。”张说。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