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经济学人,作者王丹(Dan Wang)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突破:中国创造未来的探索》一书的作者。为海外华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分析,更多内容和全文可在蓝天、电报、x查找causmoney,或直接谷歌搜索
Donald J. Trump,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特朗普几乎从不放过赞美习近平的机会。
多年来,特朗普不断吹捧中国领导人,称他“聪明”“完美”“强悍”,还说“好莱坞没人像他一样”。
进入第二个任期后,特朗普更进一步,直接照搬习近平治下中国的一些做法。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时,特意选择了“解放日”这个名称。
对我这个在中国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听起来更像是北京的说法,而不是一个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的用语。
美国人习惯谈论自由与权利,而共产党则称其击败国民党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由人民解放军实现。
在经济领域,特朗普也把英特尔这样的企业巨头变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他要求获得美国钢铁公司的“金股”,这个名称在西方有一定历史,但如今更为人熟知的背景是,中国某些企业向国家提供“金股”来确保控制权。
今年8月,在一份就业数据不佳后,特朗普解雇了美国劳工统计局局长,这动摇了美国长期以来对经济数据真实可靠的承诺,而这是外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统计数据的一大批评点。
还有各种形式主义。
9月30日,特朗普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召集大量将军和海军上将进驻礼堂,这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在人民大会堂整齐列队的军官们参加重大党内会议的画面。(当然,北京在6月举行的阅兵式远比特朗普那场毫无气势的活动来得壮观。)
特朗普希望他的所有政策都受到歌颂,哪怕政策被推翻也是如此。两位领导人身边都有一群誓死捍卫他们的铁杆拥趸。
两人都毫不犹豫公开训斥企业高管,不过哪怕是习近平,恐怕也不会公开召集科技公司高层来围坐自己身边,为他现场献媚。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模仿中国的过程中,还带来了针对“弱者”群体的残酷。这两位领导人都针对那些难以对抗国家力量的群体。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承受国家怒火的总是那些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每一次危机,也总是被归咎于外国势力或“叛徒”。
然而,特朗普模仿的是习近平的方法,却无法达成中国领导人更宏大的目标。
美国现在得到的是专制主义,却没有任何好处。
事实上,特朗普原本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备政治韧性,部分原因在于能够为民众提供他们需要的实际物资。
过去40年间,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惊人的提升,尽管生产方式往往粗暴。上海居民如今可以走进大量新建公园,光去年一年就新增超过140个,还能借助不断扩展的地铁网络轻松穿梭全城。就连中国西南部像贵州这样贫困的农村地区,也拥有光鲜亮丽的高铁系统——而美国最富裕的几个州连这都做不到。
40年来,中国建起了庞大的港口、铁路、电站和公路网络。城市日益宜居。上海人抱怨飞抵纽约肯尼迪机场仿佛穿越到了破败的过去,是有道理的。
与此同时,中国在清洁技术的部署方面也遥遥领先,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大约是美国的5倍。特朗普却从未热衷于可再生能源,反而嘲讽风力涡轮机,取消太阳能项目,大力称赞煤炭“清洁”“美丽”。
习近平贯彻的是共产党长期以来提出的“科技自主”目标。中国的制造业基础不断壮大。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工业企业正在开拓新的出口市场;而美国制造业则在不断衰退。英特尔、波音和底特律的汽车企业都因战略失误而遭遇重挫。
这还发生在特朗普的关税生效之前。自“解放日”以来,美国制造业又流失了4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展现出高超手腕。中国领导人热情欢迎苹果和特斯拉等公司在华生产,并培训工人制造全球最尖端的电子零部件。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却派出移民执法人员突袭乔治亚州一家电动车电池工厂,抓捕数百名韩国工人。
外国工程师看到这些被戴上镣铐遣返的图像,在接受赴美工作机会时,一定会三思而行。
当然,中国的治理模式伴随着沉重的社会代价,那就是全面的专制控制。美国人对此会觉得不可接受,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中国确实打造出有序的城市、顺畅的物流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些都是美国人值得羡慕的成果。特朗普的政策很可能会推高通胀,却无法为美国人带来他们真正需要的改善,比如更多住房和更好的公共交通。
这种失败,还被他针对民主党州的报复性削减资金进一步放大。
特朗普这场对专制的模仿,最终带来的只有奢华的宴会厅、拘留中心,以及对美国制度根基的深刻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