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意识到问题了!政府支出重点已经转向……
中国已经意识到问题了!政府支出重点已经转向……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政府的支出重点已转向社会福利,其力度为近一代人以来前所未见。在特朗普加征关税冲击出口之际,北京正通过创纪录的财政赤字,重点刺激消费以减缓经济冲击。
最新的证据出现在本周一(7月28日):中国宣布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向家庭发放现金补贴,鼓励夫妇生育子女。虽然政府在预算内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但涵盖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支出的社会福利开支,在上半年达到近5.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950亿美元),是自2007年有相关数据记录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
彭博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计算得出,这一数字同比增长6.4%。随着中美贸易谈判仍在继续,决策高层将在本月召开会议,设定下半年经济政策方向,届时可能会重申优先支持内需的承诺。
社会支出几乎是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四大财政账簿中最重要的一本)总支出增幅的两倍。而基础设施相关支出——如环保、水利设施和交通等开销——同比下降4.5%。
在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给中国带来数百万就业风险并对本就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施加压力之后,财政优先事项出现转变。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在新的育儿补贴政策下,政府将每年为每名三岁以下儿童发放3600元补贴。
花旗集团预计该项政策将在2025年下半年总共发放1170亿元补贴;摩根士丹利则预计每年成本为1000亿元,假设每年出生人口为900万。
尽管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曾批评“福利主义”,但在过去几个月中,中国政府已加大对家庭的支持力度。其目标之一是,在美国关税冲击下提振内需,因为中国对美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出口在今年大幅下滑。
华侨银行亚洲宏观研究主管Tommy Xie表示:“更好地保障民生将有助于提振内需,这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还于本月在西藏启动一个耗资1.2万亿元的超级水电站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将耗时多年完成。
Xie也指出:“未来基础设施扩张的空间将略有收缩,但在关键时期仍可发挥支撑作用。”
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显著
上半年,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近8%。中国央行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第二季度就业信心指数创下历史新低,表明政府需要为求职者提供更多援助。
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9%;医疗和健康支出增长4%。
与此同时,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速度放缓。2025年迄今,地方政府已发行约56%的年度专项债额度,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的61%。
以往推动增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道路、铁路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投资,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导。
彭博经济学家David Qu和Chang Shu表示:“上半年的消费复苏并不均衡,这突显了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中的一大风险:内需的持续改善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巩固。1998年至2003年的经验表明,即使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消费的长期增长也可能缓慢推进,甚至出现阶段性反复。”
财政收入承压,土地出让金和购车税下滑
多年来的房地产低迷使政府财政收入承压,借债成为填补资金缺口的关键途径。
上半年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如契税、城市土地使用税等)同比下降5.6%,至9753亿元。地方政府在同期通过卖地收入达到1.43万亿元,同比下降6.5%,尽管6月市场在部分大城市有所回暖,卖地收入环比反弹逾20%。
不过,高盛经济学家警告称,“土地出让金收入改善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并维持全年土地收入将最多下滑10%的预测。
2025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下降1.2%,至9.29万亿元。其中,车辆购置税的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9.1%,是所有税种中跌幅最大,也超过2024年同期的三倍。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罚款等)同比增长3.7%,至2.27万亿元。尽管罚款收入下降,但总体非税收入仍实现增长。
华创证券分析师Zhang Yu等人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车辆购置税收入大幅下降,是政府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延长至2027年的结果。同时,燃油车需求下降也拖累了消费税收入。
据华创证券估计,由于向新能源车转型,政府每年因购置税和消费税减少收入达2650亿元。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