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杂志报道,五角大楼高层正呼吁打造数千架无人机,以为太平洋战争做准备,但他们也面临一个尴尬现实:硅谷的无人机公司离不开中国零部件。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就在Mach Industries发布了一段展示新型军事打击无人机Viper精美宣传视频的第二天,首席执行官伊桑·桑顿遇到了麻烦。一些眼尖的观众注意到,这段由桑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中,无人机所使用的引擎与一家中国制造商的产品极为相似。
虽然他曾坚决否认公司任何无人机中使用了中国零部件,但国防科技巨头Anduril的首席执行官帕尔默·拉奇却向他提出了一个更难回避的问题:“视频中的机体结构呢?”
被逼到墙角的桑顿在X平台上承认说:“我们觉得拿中国零部件做爆炸测试是可以接受的,帕尔默。”
他后来又声称,“所有最终交付的产品都不含中国零部件”。
美国军方迫切需要从美国和盟国的公司采购廉价、可量产的无人机。但桑顿的这番回应揭示了硅谷一个公开的秘密:多数响应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无人机公司,面临“中国产零件”的困局。
据市场研究公司Drone Industry Insights UG称,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近90%的商业无人机市场,并生产大多数制造无人机所需的关键硬件,包括机体、电池、无线电、摄像头和显示器。
由于美国长期依赖这些零部件,因此在建立能够与中国抗衡的制造基础设施方面已落后多年。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供应链安全的乔什·斯坦曼表示:“我们几乎完全依赖我们最主要的对手来制造这些产品,以及我们自身的制造能力。”
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现实。
上个月,万斯在弗吉尼亚州夸恩蒂科参加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无人机演示活动并拍照留念时,照片显示他戴着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显示护目镜。负责夸恩蒂科训练的赫克托·因凡特少校说,这些护目镜“不是军方配发的”,并坚称“仅用于观看”。
军方官员对这种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已敲响警钟。多家与五角大楼签有合约的美国无人机公司——包括规模较大的Skydio——正因中国制裁切断了供应渠道而急于重建供应链。
五角大楼国防创新部门批准军事无人机使用的小组负责人特伦特·埃门内克说:“中国可以让全球无人机产业瘫痪一年。这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不只是对美国而言,对整个西方国家都是如此。”
一些无人机公司表示,五角大楼的官僚机制抑制了美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但中国零部件的存在,也削弱了五角大楼大规模采用这些产品的热情。例如,军方原本准备采购自称为“西方大疆”的Orqa无人机公司产品,但在发现其产品中包含疑似被禁的中国零件后,采购被叫停。
Orqa首席执行官斯尔詹·科瓦切维奇表示:“大多数西方无人机公司仍依赖中国零件。”
他表示,Orqa已经将制造转为内部进行。
这正是特朗普加征关税似乎意在打破的那种控制局面,理论上是希望促使美国公司减少对便宜的外国供应链的依赖,转而在本土建立自己的制造体系。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年研发和大量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的报复性关税。正使美国无人机制造商赖以生产的零部件变得更加昂贵;一项重新制定出口体系的计划,已经导致无人机电机所必需的磁体运输被叫停。
但试图通过监管手段强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比如全面禁止进口中国无人机及零部件——却遭到了中国制造商和美国投资者的强烈反对。
面对美国商务部正在审议的一项拟禁止或限制中国制造无人机及零部件的提案,支持了Anduril、Skydio和Shield AI等独角兽无人机公司的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呼吁采取更为审慎的做法,主张逐步限制来自中国的零件销售,同时仍允许美国公司从中国采购所需组件。
公司首席法务官贾伊·拉马斯瓦米上月在给商务部的回应中写道:“立刻切断所有来自对手国家的关键无人机零部件供应,将对美国无人机产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国家安全专家表示,也许正需要这样的“灾难”来促使彻底改变。
“你终究得撕下创可贴,”斯坦曼说,“你要么主动选择,要么就让中国来选。”
五角大楼因中国在无人机技术上的进展而深感担忧,已于2023年将无人机采购列为重点,并启动“复制者”项目,旨在加快生产步伐,交付数千架低成本、量产型无人机,以应对中国的无人机库。
但这个计划预计要到8月才能交付首批无人机,前景仍不明朗。多家无人机公司表示,项目尚不足以推动军方广泛采用。
无人机公司进入五角大楼合同的主要途径是国防创新部门(DIU)维护的“蓝名单”——一份获准军事使用的无人机名单。名单每年更新一次,由六名员工负责审核数百个产品,确保不含《国防授权法案》禁止的中国组件,比如摄像头、飞控器、无线电模块和地面控制系统——这些大多是可发送信号、存在被篡改风险的部件。
从大公司Anduril到小型公司Neros,都已被列入蓝名单。但部分无人机制造商表示,这份名单也成了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今年,在300多家提交的公司中,仅有23家通过审批。
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Darkhive原本也期待入选,结果等了几个月,直到2月DIU发布新闻稿时才得知他们的四旋翼无人机未获批准。
“除了‘明年再试’,没有任何后续回应,”首席执行官约翰·古德森说。(Darkhive仍通过其他机制维持与五角大楼的合同。)
另一家公司BRINC拥有超过700个执法和公共安全客户,本月宣布完成由Index Ventures领投的7500万美元融资。公司因去年参加美国政府组织的台湾销售访问,被中国列入制裁名单。这家公司也未能进入蓝名单,现已转而专注于公共安全合同业务。
“被中国制裁比进入蓝名单还容易,”BRINC战略与增长主管安德鲁·科特表示。
去年12月,五角大楼停止使用克罗地亚公司Orqa销售的无人机,公司原本宣称是“复制者”计划的解决方案,并能提供“彻底无中国产部件的一站式产品”,但DIU发现其无线电模块产自中国,涉嫌违反《国防授权法案》规定。
另据多方消息人士透露,DIU还发现Orqa于2022年收购了一家中国公司。Orqa首席执行官科瓦切维奇回应称,这些模块确实是在中国组装的,但芯片产自台湾和欧洲,并辩称这些不是关键组件。他表示公司现在已自行生产模块。至于中国子公司,他称收购后业务已转移至欧洲,仅剩一款与无人机无关的产品仍在中国生产。
Orqa提交的所有产品最终都被蓝名单拒绝。
“我们原以为透明的规则,显然存在非常随意的解释,”科瓦切维奇说,“整个流程毫无透明可言。”
蓝名单负责人、DIU的埃门内克对此并不认同,“什么是合法,企业说了不算”。
他称,名单更新结果完全依照法律进行。
“总会有边缘案例和艰难决定,”他说,“但整个流程是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作战人员提供最佳选择。”
五角大楼禁止的中国组件不包括机体结构、引擎和电池等部件,但依赖这些部件仍充满风险。去年10月,中国对军工承包商Skydio实施制裁,切断了这个美国最大的小型无人机制造商的电池供应。
Skydio获得了Andreessen Horowitz和Accel等投资者超过8.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公司当时表示,在春季前都无法确定新的供应商,只能对电池进行配给使用。
“如果以前还有怀疑,这一行动已经清楚表明,中国政府将利用供应链作为武器,以推进他们的利益优先于我们自身的利益,”Skydio当时在声明中表示。六个月过去,公司尚未宣布新的供应商,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包括Anduril、Shield AI、Firestorm、CyberLux和Neros在内的十几家争取五角大楼合同的无人机公司,如今也被中国列入制裁名单。一些公司表示制裁没有影响运营。
Shield AI发言人表示公司不使用中国部件,“没有受到制裁影响”。Firestorm首席执行官称公司无人机不含中国零件,并称制裁是“荣誉勋章”。Anduril发言人表示,制裁“对公司业务毫无影响”,公司已“彻底停止所有来自中国的直接采购”。
但其他无人机制造商则不得不做出调整。CyberLux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密特说,公司正“主动摆脱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并扩大北美供应商在关键部件上的产能”,但他拒绝透露相关成本与时间表。
即使是总部位于加州的Neros——这家公司自制大部分2000美元无人机的关键部件——也因去年12月的制裁而受到影响。虽然公司刚获得由红杉资本支持的3500万美元融资,但仍依赖部分中国产部件。
首席技术官奥拉夫·希奇瓦表示:“现在获得这些部件变得更困难了。但这也是一个推动我们彻底摆脱中国零件的好机会。”
军事领导人、国家安全专家与无人机产业似乎都一致认为:建立一条“无中国”的无人机供应链,关键在于将深圳的大疆彻底驱逐出美国市场。大疆如今是美国最普遍的无人机供应商之一,也是农业和警察部门的重要供货商。
“除非大疆被完全禁止,否则市场体量不足以支撑美国本土无人机产业链的建立,”美国国家无人机协会主席内森·埃瑟尔巴格表示,协会旨在加快军事无人机的采纳。
但迄今为止,大疆成功躲过了各种封禁措施。公司反对商务部拟议的禁令,称这一措施将“严重损害美国多方利益相关者”。去年10月,大疆还起诉了五角大楼,坚称自身不是国家安全威胁,并游说国会反对立法禁止其产品进入美国的提案。公司声明中表示:“大疆因其国家背景而被不公平地针对。”
去年12月,禁止大疆产品的条款被从年度军费法案中删除。大疆得以继续向美国发货。当时,大疆在声明中感谢那些支持其反禁令努力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客户。
“你们的支持真的产生了影响,”大疆表示,“国会议员办公室注意到了,也听取了你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