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大指数暴跌超13%,恒生科技指数重挫17%,小米集团大跌20%
港股三大指数暴跌超13%,恒生科技指数重挫17%,小米集团大跌20%
内容导读
港股市场全线暴跌概况
主要板块表现深度分析
个股异动与成交额TOP10
机构观点与预测
编辑总结
名词解释
2025年相关大事件
国际投行与专家点评
港股市场全线暴跌概况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4月7日,港股市场遭遇重挫,恒生指数收报19828.30点,跌幅达13.22%;恒生科技指数收于4401.51点,下跌17.16%;国企指数收盘下跌13.75%。当日上涨个股仅139只,下跌个股高达2344只,收平647只,显示市场抛售压力巨大。港股通(南向)资金逆势净流入153.73亿港元,反映部分投资者逢低买入意愿。分析认为,此次暴跌与美国关税政策预期及全球市场波动密切相关。
主要板块表现深度分析
多个核心板块集体下挫,科网股领跌:小米集团-W跌20.59%、快手-W跌18.95%、阿里巴巴-W跌17.98%、腾讯控股跌12.54%。苹果概念股同样承压,高伟电子跌幅达32.13%。生物技术板块普遍下跌,药明合联跌27.58%、药明生物跌26.44%。证券及经纪股中,中金公司跌20.41%;半导体板块如英诺赛科跌23.50%;汽车股中,零跑汽车跌24.62%。以下为主要板块对比:
板块 | 代表个股 | 跌幅 |
---|---|---|
科网股 | 小米集团-W | 20.59% |
生物技术 | 药明合联 | 27.58% |
证券经纪 | 中金公司 | 20.41% |
汽车 | 零跑汽车 | 24.62% |
个股异动与成交额TOP10
小米集团-W跌超20%,大和称其股价受车祸和配股影响,但基本面仍稳健。中国铝业跌近19%,机构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对其间接冲击较大。十月稻田逆市涨近29%,受益于关税反制预期下的农业避险属性。德康农牧跌超5%,养殖成本或因政策抬升。成交额TOP10未具体披露,但科网股与汽车股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机构观点与预测
高盛上调老铺黄金目标价至976港元,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23%-45%,看好其高线城市扩张潜力,维持“买入”评级。摩根士丹利认为药明系前景改善,上调目标价并首选药明合联至60港元,评级“增持”。大和维持对中国内需消费股的吸引力观点,短期偏好服务型企业如酒店及必需品,推荐周大福、农夫山泉等,建议关注回调中的高利润出口商。
编辑总结
港股三大指数暴跌反映了市场对美国关税政策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高度敏感。科网、生物技术等高估值板块首当其冲,而农业股逆市上涨显示避险需求升温。机构观点分化,高盛和大摩看好特定优质个股长期潜力,大和则强调内需消费的防御性。短期内,市场波动或持续,但资金净流入暗示部分投资者视调整为买入机会。
名词解释
恒生指数:追踪香港股市主要公司表现的基准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反映香港上市科技公司股价变动的指数。
港股通: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交易所投资港股的机制。
科网股:科技与互联网相关股票的统称。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4月7日:港股三大指数暴跌,恒生科技指数跌17.16%,市场成交额激增。(来源:香港交易所)
2025年3月20日:美国公布新一轮对华关税草案,引发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来源:彭博社)
2025年2月15日:中国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刺激内需政策提振港股短暂反弹。(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25年1月10日:小米集团发布SU7销量数据,股价一度创年内新高。(来源:公司公告)
国际投行与专家点评
“港股暴跌与关税预期直接相关,但153亿港元南向资金流入显示市场仍有支撑。”——David Ingles,彭博社市场分析师,2025年4月7日
“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是主因,短期调整难免,但优质公司基本面未变。”——Maggie Wei,摩根士丹利亚洲策略师,2025年4月6日
“农业股逆市表现凸显避险逻辑,内需消费仍是防御性选择。”——Louis Kuijs,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4月7日
“药明系股价回调提供买入机会,生物技术长期增长趋势不变。”——John Mulcahy,高盛亚太研究主管,2025年4月5日
“港股波动性加剧,投资者应关注政策面变化而非短期情绪。”——Edwin Lim,花旗银行香港市场总监,2025年4月6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